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杂志社动态
《茂名智库专报》第12期:吸引乡贤反哺家乡发展“乡村微工厂”对策
  • 来源:南方论刊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5-21 16:42:11

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《茂名智库专报》第12期:吸引乡贤反哺家乡发展“乡村微工厂”对策,执笔人:伍世韬,信宜市怀乡镇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办主任、一级科员

该报告指出了当前乡贤返乡投资创业存在的困难,并围绕乡贤通讯录、产业园建设、招商引资、企业用地和投资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吸引乡贤返乡投资对策。值得注意的是,该报告的相关建议被信宜市人民政府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里


报告全文如下


吸引乡贤反哺家乡发展“乡村微工厂”对策


今年初,省委省政府印发《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吹响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的号角。我市净流出人口超200万,在外茂商乡贤人数庞大。近年来,我市镇村道路、供水、用电和排污等基础设施改善明显,逐步具备承接中小企业下乡的能力,正迎来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期。因此,应积极吸引乡贤返乡创业,因地制宜发展“乡村微工厂”,助力我市“百千万工程”取得新成绩。

一、乡贤返乡投资创业存在的困难

(一)镇村用地困难

乡镇建设用地、工业用地紧缺,指标由市级统筹,多分配至房地产、市重点项目等,对乡镇零散企业用地需求难顾及,严重阻碍乡贤企业返乡落地。此外,当前乡镇大量复垦土地指标卖给珠三角,此举虽能在两三年内缓解当地财政压力,但换回的农业用地并不能作企业开发,地方税收缺少企业支撑,对财政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,陷入死循环,再无“地”翻身。

(二)招商引资较少聚焦基层

我市招商引资职能主要在市投资促进中心,多聚焦资金规模大、技术性强、年产值高的大型企业,且因其产品原料、再加工技术要求高,乡镇企业能进入到产业链的可能性低,对乡村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。另外基层政府招商引资功能薄弱,发展产业主动性低,乡镇产业经济常年原地踏步、缺乏活力。

(三)产业链单一造成企业经营成本高

若顺利引回企业至本土发展,容易出现上游原料供应和下游销售市场都在珠三角的窘境,推高企业的物流和时间成本,抵消了茂名的人力和租金低廉优势。茂名产业类别单一,现有供应链不能满足大部分企业的生产需要,成为乡贤回乡发展的一大顾虑。

(四)乡镇现有旧厂房难充分利用

一方面是国有闲置厂房多存在土地纠纷、权属不清等历史问题,厂房再利用无从下手;另一方面是私企占耕、林、山建厂难再转手利用。自上世纪开始,因职能部门审批、监管等程序疏漏,乡镇存在许多占耕、林、山建厂的现象,这些厂房现状地类为建设/工业用地,规划地类为农业/林业用地等,当厂房设备转让后,新企业无法办理用地手续,无法顺利落地。

(五)传统产业帮扶方式无法解决产品销路问题

政府部门擅长通过资金、技术、用地等方法扶持企业,但是摸清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却并非政府人员专长,因此传统的产业帮扶方式是“只包生产,不管销路”,产品生产容易,销售却成难题,尤其是市场拓展不力的企业容易“卷资走人”,帮扶资金没有产生应有实效。这种现象,尤其在前几年“产业扶贫”盛行的时候最为突出。可见,县域产业振兴之关键,不在于生产,而在于谁能解决产品销路问题。

二、吸引乡贤返乡投资对策

为做好“引凤回巢”工作,要把镇的特点、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,结合我市产业转移承接主平台的发展布局,明确乡村发展“中低端”产业的鲜明定位,以乡贤助力乡村“微工厂”,更好更快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。

(一)掌握“二八定律”选准用好乡贤投资

茂名虽然流出人员比较多,但真正经济实力强、在外经营从商的乡贤占比并不高,所以在选择引进乡贤回乡投资时要把握好“二八定律”,切实将真正有经济实力、又有乡土情结的乡贤引流回来。一是建立茂商乡贤通讯录。通过村委会、工商联、外地茂名商会,收集本村杰出乡贤、商会杰出成员产业信息,共建茂商乡贤通讯录,对全市乡村振兴主体单位开放共享,为产业振兴工作做铺垫。二是因地施策,充分发挥乡贤反哺家乡作用。要坚持四个“有利于”原则:有利于带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的、有利于农文旅商结合的、有利于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、有利于吸引人才返乡创业的。利用好通讯录信息,找出与本地产业基础契合度高的产业,选准有经济实力、有投资意愿、有乡土情结的乡贤,推动回流反哺家乡。三是明确乡村“微工厂”的负面清单。乡镇没有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,而且企业往往近靠民居,因此对于有污染的企业和安全风险大的企业,必须坚决杜绝引进。

(二)推动乡镇专精产业园建设,提高乡贤投资吸引力

一是推动产业园建设,解决企业落地难题。支持各县市选择两至三个非市郊的传统中心镇(如信宜怀乡镇),统筹建设中等规模产业园,解决乡镇企业难落地的问题。二是支持乡村产业集聚式发展,形成产品竞争优势。明确各园区专精产业方向,优先筛选同一产业链企业入园,形成产业集群优势,更好降低企业间物流、原料、技术开发等成本。三是发展中低端产业,加快形成辐射带动力。重点发展产业中低端、规模中小型的企业,如中低端电子元件、家具和纺织厂、农产品种养殖及深加工业等,这类企业在珠三角成本压力明显、有迁移的潜在意愿、未来受政策影响可能性高,是基层找准动员对象、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的关键。

以年初迁回怀乡镇的锌金属熔铸企业为例,其生产车间搬迁至乡镇,销售部门保留在佛山,这既能充分享受粤西较低的人工和租金红利,又能保留珠三角市场,保障产品销量,解决本土企业产品销售难题。锌金属是众多下游产业的原材料,如压铸合金(广泛应用于汽车、船舶等行业)、锌电池、医药、仪器零件、小五金、油漆涂料等,应用行业面广泛。因此该企业的落地,为怀乡镇动员锌金属下游企业提供了谈判筹码和工作方向,通过广泛物色、积极动员从事锌产品加工业的茂商乡贤,把市场留在珠三角,把生产线建到怀乡,共建锌金属产业集群。

(三)增强乡镇自主招商能力,形成乡镇集群谋发展

一是支持乡镇开展自主招商。要赋予基层更大的自主权,鼓励基层干部多主动“走出去”。结合本地资源禀赋、地理条件、产业基础情况,带着产业发展构思,有针对性地联系合适的乡贤企业,探索乡镇政府与乡贤企业合作可能性,多在招商引资方面下功夫。比如珠海市创富养鸽场是珠海市的白鸽养殖龙头企业,其法人是茂南籍乡贤,受大湾区生态政策对禽畜养殖业的影响,已不能继续在珠海申请用地扩大产能,发展严重受限。今年初,信宜市丁堡镇驻镇帮扶工作队的成员紧抓机遇,多次登门拜访,最终与其达成合作协议,到丁堡镇与本地企业合作共建 15 万对种鸽养殖基地,以政府资金注资、本土企业经营生产、珠海企业终端包销的帮扶方式,有效解决传统产业振兴产品销路难问题,助力丁堡产业振兴。二是提高乡镇干部招商引资能力。由投资促进中心组织专项培训,加强对基层干部招商引资技巧要领的培训。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,把引回乡镇企业数量、工作推进时效、企业纳税申报等列为乡镇经济部门的考核指标,倒逼基层干部提高“搞经济”的本领。三是构建区域产业“命运共同体”,共建乡镇产业集群。结合乡贤通讯录与本地产业情况,锚定抱团主打产业方向,组团赴珠批量联络合适乡贤企业,争取同产业链乡贤达成返乡共识,力求在区域内乡镇之间实现同产业链条共享、乡贤跨地区落位、产业“铁三角”共建,建立起跨乡镇的产业集群,共建共享共赢,打通茂名制造业强市的“毛细血管”。

(四)重点保障乡镇企业用地,争取做出“茂名样板”

一是试点保障乡镇用地供给。选取一个县级市开展试点,把每年 5%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定额保障给乡镇级政府,为基层招商引资工作背书,绵绵用力,兼顾短期土地财政与长期企业税收平衡,做大基层产业“经济蓄水池”。二是国有闲置低效厂房再利用。开展全市基层政府闲置低效厂房摸排大行动,与相关方妥善解决土地纠纷、权属不清等历史问题,争取旧国有厂房开发再利用。厂房存在位置差、面积小、分布零散等问题难以再利用的,考虑把旧厂房退地还农,腾挪出灵活的用地指标。三是捋顺解决历史占耕、林、山地类建厂问题。一方面可考虑招商农业加工类企业,如此不非必要建设/工业用地,依据原有地类转为果园地/非林地等,依规申请设施农用地,用于农产品加工、禽畜养殖等企业;另一方面可研究企业“先落地办厂、后解决用地”的方案,允许新办企业在现状地类不改变、占地面积不改变、工业用途不改变的前提下,在旧厂房“开”新企业,在程序层面上搁置问题,待政策成熟再后行解决。四是调整拆旧复垦政策。一方面要明确政策降低复垦指标挂牌买卖比例;另一方面要争取拆旧复垦指标留在本地使用、为乡贤投资办厂保留土地潜力:可农房产权人以“土地入股”,用自身农房拆旧复垦指标支持企业落地,换取租金收入;或本地财政内部消化指标,补偿只给农房产权人,不补偿相关单位财政。五是做好用地审核分配。在招商引资最关键的一环,应由乡贤企业提交申请报告,向市级申请用地审批,优先分配给带动上下游企业能力强、产业链条覆盖广的企业,提高本地衍生配套企业的潜力。要抓好政策落实,确保用地指标市、镇两级不卡扣、不截留。政府、企业、土地所有权人要签署三方用地租赁备忘录,重点查看营收税收等指标,对土地挪用、套用行为及时终止租赁,把土地指标真正用到有需要的返乡乡贤手上。

(五)进一步改善乡镇投资环境,当好企业“店小二”

一是建设标准厂房。选取有条件的重点镇,建设一批标准厂房,推动从“企业等地”向“房等项目”转变。二是积极建设适应产业实际的电商中心或电商一条街。通过完善电商配套设施,助力特色产业营销。三是严抓党风廉政建设。严打职权部门“吃拿卡要”、“小鬼难缠”等现象,树立风清气正的新型政商关系。四是主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。要编制企业诉求备忘录,主动解决基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,棘手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反映,争取多部门联动解决,做好乡镇企业的贴心“店小二”,提高基层营商口碑。五是支持加大财政奖补力度。对在乡镇落户的乡贤企业要给予土地和厂房租赁补贴政策、环保设备补贴政策等,分担企业前期落地压力。



编辑:胡颖

审核:关锡飞、姜桂义

终审:张学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