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杂志社动态
乡村振兴要避免“有宝冇识宝,好易走甩宝”——《茂名智库专报》第14期:用好村的资源,走向村美民富
  • 来源:南方论刊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6-14 17:16:03

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《茂名智库专报》第14期:用好村的资源,走向村美民富,执笔人:覃琪,茂名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侨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

该报告认为,既要清醒地认识到村的资源,又要利用好村的资源,只有这样才能让村资源成村腾飞发展的有力“翅膀”。对此,报告提出了摸清核实村资源的建议,以及用好村资源的对策。


报告全文如下


用好村的资源,走向村美民富
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乡村振兴要靠人才、靠资源。省和市在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中反复强调:要把县的优势、镇的特点、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。事实也证明,依靠外部“供血”的方式无法从根子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,要想真正拔掉“穷根”让乡村持续发展,唯一的途径是激活自身的“造血”机能,让村的内生动力活起来,而用好村的资源谋发展显然是“造血”的关键所在。

一、认为村里没有资源成为困扰村干部谋发展最严重的思想桎梏

用好村的资源,其先决条件必须是村得有资源。“分田到户时村里什么都已分净卖光,或退回相关村组,现在村里除了那颗‘大印’,就只剩下几个叫村干部的老头”“我们村要地没地、要山没山、要水没水,一穷二白什么也没有”“我们这个鬼地方哪有什么资源?”......到村里去或者与基层干部谈话,常会听到他们这样的调侃!有,还是没有?这个是当下必须搞清楚的。如果不知道自己有什么、不搞清楚,就会导致“守住青山冇柴烧”“有宝冇识宝,好易走甩宝”,天天感叹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的窘迫及困境。因此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村的资源,才能利用好,才能让村资源成村腾飞发展的有力“翅膀”。

二、摸清核实村资源的建议

这是基础性的工作。要做好此项工作,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资源?通常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、财力、人力等各种物质的总称。资源一般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。前者如阳光、空气、河流、土地、森林、草原、海洋、矿藏、动物等;后者包括人力资源、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等。看到这个解释,大多数人自然而然会感觉到自己村是有资源的。

(一)炼就慧眼发现资源。可以想见,有形的资源或者说财产性(土地、矿产、房屋物业)资源是显而易见,而事实上也未必是这样。如处在人流、车流、物流等流量十足的城外近郊村,如何看待道路两旁的撂荒地、坡地、滩洼地;处在偏远地区的村,如何看待蕴藏着无尽故事的一条溪流、一座断桥、一棵古树、一处老宅、一块残碑。有人会陷进“熟人冇礼,熟地冇睇”怪圈而看不出这是很好的资源,独具慧眼者却看到其中无限的商机,发现并很好地开发利用成为停车场、仓储、集市,以及旅游景点、网红打卡地等。

(二)转变观念挖掘资源。资源是客观的存在,可资源也存在着见仁见智的属性。有一个荒岛卖鞋的案例时常被人说起,说的是一家制鞋厂的两个销售员到一个人人都没有穿鞋的岛上,一个销售员认为岛上的人有不穿鞋习惯根本没有市场,另一个人则认为岛上的人都还没有穿上鞋市场空间很大。故而,树立正确的观念很重要,特别是对那些隐性强甚至无形的资源更是需要有好的观念、好的思维方式才能打开。

(三)发展眼光看待资源。说中国的名山,自然会称羡“三山五岳”;说岭南名山,自然会想到丹霞、鼎湖、罗浮、西樵。茂名地域特点独特,既有高山草甸、沃野平原,又有美丽的海岸线,在南北 200 多公里的土地海拔落差达到 1700多米,造就了这么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。如果能很好用文化功能去赋能这些资源,在市域内评出茂名的十大名山、十大名河等(当然也可以三大、五大),给域内的江河山水贯以好名、靓名,以名“养”名、以名育“名”,遵循规律、悉心培育,假以时日,打造出一批茂名的名山、名水、名林、名园、名村......,通过文化的加持,让茂名丰富的山水资源、海洋资源等各类资源长出羽翼,为腾飞打下基础。

(四)用心用情对待资源。 乡村历经百千年的发展赓续,早已培育出各具特色、差异发展的祖传技艺的工匠、技师、“土”专家,这些都是一个地方发展不可多得的最宝贵优质资源,因为有能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带动,一些村因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“蒸酒村”“竹编村”“厨师村”“泥水佬村”“番薯村”“萝卜村”“养鸡村”......

(五)分类调查摸准资源。对于镇村干部来说,由于生活、工作习惯以及见识、视野等因素制约,他们大多不懂出题却擅于答题,因此市或县级有关部门认真研究,精心制订方案,列出门类、制好表格,统筹指导以分类调查的方式摸清、摸细村的资源。究竟怎样分类、如何分得科学是十分讲究的,题目出得好就会有好的答卷。通过分类寻找、挖掘、甄别,达到梳理显性资源、挖掘隐性资源、发现潜在资源、培育潜力资源的目标,把资源摸准摸实。

(六)多方论证找实资源。为了找准找实资源,必须进行有力的论证。一是要邀请熟悉情况的村中贤士、外出乡贤、群众代表组成论证小组,通过“内省”“外提”,对村中资源进行核对、比较、分析,充分进行论证。二是邀请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、有关专家,借助“外眼”来发现、提升、选优。通过比较中分析、清楚村中有什么资源、什么是村中的有竞争力好资源、什么是可以利用起来的资源。

我们还要从资源的珍贵性、稀缺性、独特性去深刻认识资源区域性的属性,弄清我们的资源是全国性的、省域的,还是市县域级的,进而弄清资源的价值及潜力。总之,对村资源的情况必须做到看实地、察实情、听实话、摸实况,只有情况明、底数清的调查,才能更好地用好村的资源。

三、用好村资源的对策

用好村的资源,是激发村的内生动力的最有效办法和途径。村的资源的这个引擎一旦启动,传统村庄就能变身为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美丽富裕新农村。

要用好村的资源,必须顺应发展的态势,做好全盘规划、分步实施。要保有不破坏生态、不掠夺资源损害群众利益的底线思维;要有“靓女先嫁”优者优先的优先思维;要有通盘考虑、全面受益的全局思维;要有服务发展、持续发展的发展思维。清楚认识并把握乡村主体特点,通过土地股、林权股、水利股、自然风光股、资金股、房屋股、基础设施股、劳务股、技术股、管理股、知识产权股等收益方式,让广大群众加入到用好村资源的实践中来。

(一)先行引领打造示范点建设用好。这是当前条件下一个非常好的选项,示范工程是一项榜样功能突出、牵引带动力强的工程。世人都明白“一只手难抓几只蛤”“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”,在资金、人力受到限制的前提下,选择个别村来做示范是非常必要,无疑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
(二)发挥优势做强特色产业带动用好。产业振兴是共识也是多年致力实践的成功做法。高州根子柏桥荔枝、分界元坝储良龙眼大家耳熟能详,信宜钱排大诺村三华李、大成镇北梭村甜柿,化州平定积田化橘红、那务壶垌蚕茧,电白观珠合利沉香、水东彭村芥菜、沙琅谭儒村萝卜......大家耳熟能详的还有很多无须赘言。如果相邻村能联合把这些土特产做得更大、拥有更多的份额,在市场上有更足的话语权那这些“土”“特”就真的离“产”业不远了。

(三)历史复兴重新建设用好。信宜市北界镇西镇村处在粤桂边界,曾经有一条十分热闹兴旺童子湾圩,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洪水冲毁后数十年没有恢复起来。2022 年 10 月 2日西镇圩复圩,有力地带动了传统的手工食品、手工业的发展,虽与相邻的扶新圩等相比仍然有很大的距离,但仍然受到了十里八乡群众的青睐与好评。当前阳信高速公路开通在即(2 公里内有出口),天马山景区又在不到 10 公里之内,种种利好因素叠加,西镇圩拥有着令人心动的前景。

(四)守正创新活化保护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用好。在对一些硬件不错、条件具备的村庄来说,资源能不能被活化是村庄发展的又一课题。古城古镇古村落、历史名人、文物名胜,历来都是地方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,在茂名各地这类资源比较丰富,如何活化用好,如何在保护的同时又发挥效益,是一篇值得认真研究、精心书写的好文章。信宜水口镇由东往西一条路上几条村上走出的近现代名人数十位,而石狗岭、皇姑坟、赦书楼、西江温泉这些信宜著名景点又同在线上。这是一条名人长廊与信宜美景的完美结合,是文化资源、自然资源有机融合,如果能开发利用好,肯定是一个很不错的区域性的资源。信宜古城所在的八坊村,名人成群、古树成群、胜迹成群,名小吃扎堆(如鱼古、杨桃鸭、艾籺等),还有著名侨乡信宜当年数以万计的亲人踏上南洋之路的锦伦泰码头,以及粤西大江鉴江源头,是广东省古村落、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。这么多的实景那么多的故事,八坊村可以说是整个粤西唯一、稀缺性最大的古村,完全可以用好这些资源,让八坊村及相邻村都得到更好的发展。

(五)引导村民主体主动参与建设用好。人的因素是最可宝贵的。缺少村民参与的发展方式不仅难以发挥资源作用的应有效能,还会产生资本介入乡村资源被掠夺的风险,增加政府在乡村建设与治理的成本。因而,如何让村民积极参与到资源利用中来,是要面对的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。乡贤是乡村的重要力量,其见识、能力加之对家乡的感情因素,乡贤引领全体村民建村治村是一个好选项,我市有不少成功的案例,如化州杨梅坡咀村黄槐垌。

(六)多村合作互利互赢高质量整体开发用好。众所周知,村域面积有限,空间窄小,村域范围内的资源要素有限,而且有的资源还是相邻两、三个村甚至更多的村共同拥有,合作与联合是最大化用好的必然选择,也只有多村联合才能占足份额,在市场上才拥有话语权,实行跨村、跨镇整体规划、建设,跨村、跨镇联动,强强联合或弱弱成强,优势互补,串珠成链,抱团发展,方可实现多方共赢。

习总书记强调:“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”,用好村的资源,最至上的就是保持原生态、真山水,鸡鸭叫、稻花香,让原生态、真山水造福广大人民群众。中国农村历来就是自给自足、守望相助的内潜式发展的山水田园,是国家最后、最厚、最稳固的大后方。如果能让广大农村不过度资本化、商业化、工业化,则善莫大焉、幸莫大焉。因为中国历朝是“皇权不下县”,事实上县域经济(含县郊)及中心镇真能发展起来已经足以支撑全县并惠及乡村发展,况且历代中国乡村建设都没有过多依赖上级政府的历史,他们的建设更多的是依靠人口份子钱、富足之家捐款,近年来上百万、逾千万的祠堂建设足以说明一切!

要强村富民,关键还是人,还是村干部、是领头雁,只要村干部领头人彻底打牢为民服务、造福一方的信念,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在《浙江日报》“之江新语”栏目发表《不畏艰难向前走》一文倡导的“四千”精神,这个村就拥有了最为宝贵的也是最能简单直接利用好的资源。



编辑:胡颖

审核:关锡飞、姜桂义

终审:张学强